全国咨询热线:4006582583
行业动态

江西一村庄变“天然雷区”,全村只剩四人坚守

2015-08-05 11:19 浏览

     10月11日上午,天空阴云密布,留守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乌井村雷公坛自然村的4名村民见势不妙,赶紧到山下亲戚家避雷。尽管已进入秋季,但位于梅岭山区腹地的雷公坛村的雷电天气并没有减少的趋势,这个原本人丁旺盛,拥有40多户180余人的小山村,因为雷电天气频频光顾,如今常住的人口仅剩2户4人。

   百人村庄如今只剩4人坚守
 
   10日上午,记者来到群山中的雷公坛村,看见十多栋老式木房或砖瓦房分成三排,卧于几个小山脊之间,到处残垣断壁,杂草高过人头,村旁数十亩良田也已荒芜。
 
      村小组组长胡志勇告诉记者,近年来,雷公坛村的天气变化异常,雷电活动频繁,一年四季均有雷击出现。近年来,雷击造成人畜伤亡事故接二连三。据统计,雷公坛村因雷击死亡2人,击伤达几十人次,破坏房屋数10栋次,村里的电视转播设备至今已遭受雷击20多次。村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被雷击的遭遇,只是受伤程度不一。
 
   村民们因不堪雷灾之苦,或出外打工,或到湾里区租房。据乌井村党支部书记刘菊生介绍,雷公坛村原本人丁旺盛,有40多户人家,十几年前还有180多名村民,如今在雷公坛村常住人口仅剩4人。
 
   留守村民都有一件寸步不离的电器:收音机。如果收音机预报可能要变天,村民便相互转告,到山下躲避可能发生的雷灾。
 
   天然雷区环境恶劣不宜人群居住
 
   省防雷中心技术专家对雷公坛村的雷电灾害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测试,结果发现,雷公坛村附近的地形、地貌、地质等造成了该村恶劣的雷灾环境,是不适宜人群居住的天然雷灾地区。
 
   雷公坛村位于梅岭山区腹地,从大的空间来看,西北方向有814.4米高的洗脚坞山峰,东北方向有704.9米高的花老脊山峰,偏南方向的地形高度是由高到低依次降至平原。而雷公坛村海拔在500米左右。雷公坛村南低北高,局部地区相对低洼平坦,正处在偏南风为多、偏南暖湿气流盛行的山坡风口上。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,容易造成对流云的强烈发展,从而导致雷暴。这种雷暴以夏季“气团雷暴“为多,午后、傍晚出现的几率较大。
 
   此外,雷击区除与地理、地形有关外,还与地质结构有关。专家说,雷公坛村处于岩石板块的交界处,以稻田土壤为主,山上雨水多,地面土壤潮湿,电阻率比附近岩石要小得多,因此雷暴就很容易落在此处。另外,村周边两根电线完全没有防雷措施,使得雷电波极易沿架空电线引入,从而造成雷害,这也是造成雷公坛村雷灾的罪魁祸首之一。
 
   成本过高多种避雷方案均难实施
 
   防雷专家提出,雷公坛村具有独特的地形、地貌及地质,村庄相对面积较大,建筑物较分散。根据这些特点和村庄目前的经济条件,要采取有效可靠的雷电防护措施,存在一定难度。专家也提出了多种治理方案。其中一种认为该村两根架空电线是引入雷电波侵入的主要通道,必须对架空电线进行彻底改造。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做一个法拉第笼,将整个雷公坛村屏蔽,显然这不现实,因为成本过高,改造至少花费数十万到百万元。
 
   省防雷中心的专家说,在现代防雷学中,防雷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“躲”。雷公坛村是一个不适宜人群居住的天然雷灾区域,让村民搬离村庄是上策。